获悉,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和普华永道联合发布2016中国零售企业营运资本管理调研报告《聚焦营运效率, 重塑零售价值》,报告显示超过85%的受访零售企业认为库存管理是营运资本的最大挑战。
零售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需要充分理解营运资本的价值和其背后的营运管理问题和风险,并着手解决并提升整体经营管理能力。
报告显示,中国零售企业的销售和利润增长逐年下滑。超市的销售增速在单位数的水平;规模较大的大型百货店和综合店甚至出现了收入负增长的情况。
对此,中国内地及香港零售及消费品行业合伙人余叶嘉莉说:“要实现利润的增长,传统零售企业需要从‘商品组织者’转变为‘商品经营者’,从消费者需求、产品设计、采购或生产控制、物流配送、分销促销等各个环节加强经营和创新,摆脱过度依赖名目繁多通道费等传统盈利模式。通过加强供应链管理实现零售企业与生产、消费环节的紧密对接,更高效地收集整理消费者的意见和需求,并迅速向生产环节传递,零售企业和合作伙伴成为利益共同体。”
调研还发现,百货店在2013年至2015年期间存货周转天数平均维持在21天左右,超市店维持在50多天,家电专业店在60天左右,而服饰专业店的平均在150天以上。
普华永道中国零售及消费品行业主管合伙人王笑就此表示,“需要建立不同品类、维度、层级的需求预测模型,利用信息化的工具实现精准的需求预测和优化管理”。
中国零售企业通常利用延迟支付采购货款从而降低库存对资金的占用,付款周期长达2-4个月,而美国零售企业的付款周期通常只有1.5个月。
供应商数量过多,缺乏有效的供应商管理体系来平衡供应风险被认是最重要的原因,此外,不同品类的采购策略不清晰,供应商能力较弱且资金压力大等因素都限制零售商合理定位应付账期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和机会点,传统的应付管理模式无法支撑高效的营运资本管理和降低企业自身的资金压力。
余叶嘉莉建议称,零售企业要重视营运资本管理理念与工具,更多关注过程,更多关注现金流以及与现金流相关的业务活动。